李家诚的动作极快。在获得港督府默许,拿到尚方宝剑后,一场围绕九龙城寨的舆论风暴和实际清拆行动,迅速拉开了帷幕。
他的第一步,便是争取舆论高地。
很快,《星岛日报》、《信报》、《天天日报》等多家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上,开始连篇累牍地出现关于九龙城寨的报道和评论文章。
文章的论调高度一致:描绘九龙城寨的脏乱差、犯罪温床、卫生隐患;强调其与港岛日益繁荣、现代化的国际形象格格不入。
将其形容为“镶嵌在东方之珠上的丑陋毒疮”、“阻碍港岛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包袱”。
文章巧妙地将清拆九龙城寨与港岛整体利益,尤其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挂钩:
“当全球游客涌入港岛,惊叹于海港城的繁华、沉醉于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时,谁能想象,仅仅一隅之隔,竟存在着如此不堪入目的法外之地?”
“清除九龙城寨,并非冷酷无情,而是为了港岛更美好的明天,是为了所有遵纪守法、辛勤工作的港岛市民的共同利益!”
这些经过精心雕琢的文字,配合着一些刻意选取的、展现城寨内部混乱环境的照片,迅速在市民中引发讨论。
许多不明就里的市民,尤其是中产阶级,开始认同“清拆”的必要性。
与此同时,港督府也适时发声,表示“鉴于九龙城寨特殊的历史和法律地位,政府正与内地有关部门进行密切磋商,以期尽快拿出一个妥善的、人道主义的处置方案,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。”
新华社驻港分社,立刻将港岛这边的动静传达至内地。
此刻国内,对于港岛只有一个要求,维持住现在的繁荣,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对外窗口。
所以,面对着这样一个看似在推进港岛建设的建议下。
内地方面的回应迅速而正面,通过新华社发布声明:“支持港英政府依法对港岛进行有效管治。”
“建设一个更加繁荣、稳定、和谐的港岛,符合所有港岛同胞的根本利益,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。对于九龙城寨的整治,只要方案合理,能够妥善安置居民,内地方面原则上予以支持。”
官方层面障碍扫清,舆论初步造势成功,李家诚看似手握了一把好牌。
……
金门大厦,顶层办公室。
刘管家将一叠剪报放在邵维鼎的办公桌上,面色凝重:“鼎少,已经查清糊了。”
“最近所有关于九龙城寨的舆论,背后都是李家诚的影子。他已经和港府搭上线,正在全力推动《九龙城寨清拆条例》的立法。看样子,他是铁了心要拿下那块地。”
邵维鼎双手交叉在胸前,沉吟道:“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