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此刻,随着诗朗诵中那一个个熟悉的历史人物、一桩桩传诵千年的典故娓娓道来,他们惊讶地发现,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深植于他们的认知之中。
这些人物,在课本里读过,在长辈口中听过。
一种前所未有的、清晰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,仿佛被这道声波瞬间激活、串联起来。
他们对“祖国”这个宏大概念的想象,忽然有了更具体、更深厚的内涵,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地理名词或政治符号。
而在更遥远的地方,大陆的边疆哨所,南海的孤岛礁盘,值勤的士兵和守岛人也通过收音机,捕捉着这来自燕京的声波。
当他们听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,听到那激昂的歌曲和深情的朗诵,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笑容。
国家的强盛与文化的繁荣,是他们甘于寂寞、坚守岗位最坚实的精神支柱。
这场开创性的晚会,其影响之深远,注定将被载入史册。
而将这场晚会气氛推向最顶峰的,是在午夜十二点新旧年交替之前,通过电波传来的一段特殊讲话。
收音机里,一个沉稳、亲切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响起:
“听众朋友们,广大同胞们,港澳台同胞们,海外侨胞们,过去的一年,你们辛苦了!”
“在此,我代表我个人,向全国各族人民,向港澳台同胞、海外侨胞们,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——大家春节快乐!”
“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,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,再接再厉,取得新的、更大的成绩!”
这声音过后,紧接着,一道道截然不同的声音接连响起,它们带着天南地北的口音,有的朴实质朴,仿佛来自田间地头;有的清晰明亮,仿佛来自工厂校园;有的厚重苍劲,仿佛来自经历风雨的老者……
“恭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!”
这是邵维鼎提出的建议,采集了各个职业,各个身份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的信念祝福。
不同方言,不同声音。
当这跨越山河的集体祝福结束时,时间刚好步入除夕夜最激动人心的时刻。
电台里,主持人的声音慷慨激昂:“朋友们,新年倒计时——开始!”
“咚——”、“咚——”、“咚——”
浑厚、悠远的古钟声通过电波,传遍江河湖海,传入千家万户。
这钟声,敲走了旧岁,也敲响了人们对未来安定、富足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期盼。
“哦,过年了,过年了。”
“大家伙,守岁别忘了吃饺子。”
在东北,赵奔山招呼着亲戚邻舍,给大家端上了饺子。
“山子,我家也包了饺子,韭菜鸡蛋馅的,今天看了你家电视,我请你吃饺子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