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他事后纳了那名宫女为侍妾,试图挽回一点颜面,但这种举动在世人看来,简直是欲盖弥彰,甚至更加坐实了他的荒唐。
“皇宫大内,在皇贵妃娘娘举办的赏荷宴上,晋郡王就敢如此急色,拉着永寿宫的宫女行苟且之事……这、这简直是骇人听闻!”
“何止是骇人听闻?简直是目无君上,罔顾人伦,把皇室的脸都丢尽了!”
“晋郡王平日装得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,没想到内里竟是如此不堪!”
“酒后失德?呵!我看他是本性如此,只是以往藏得深罢了。”
“将那名宫女纳为侍妾,是怕事情闹得更大,勉强找个台阶下吧?”
“那个宫女也是倒霉,碰上了晋郡王。”
“……”
流言蜚语如同瘟疫般,迅速蔓延开来。
每一句议论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,扇在晋郡王的脸上!
之前那些还在暗中观望,权衡利弊的世家门阀、朝中重臣,此刻纷纷下令族中子弟,与晋郡王府划清界限。
以往送去晋郡王那里的拜帖和示好,此刻都成了急于撇清的烫手山芋。
更致命的是……那些原本已经暗中投靠晋郡王,或与他有所勾结的官员,此刻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人心惶惶。
主上的名声臭不可闻,失去了皇室体面,跟着他还有什么前程可言?
说不定还会被牵连,惹上一身腥臊!
一时间,暗暗向晋郡王递送消息,表示要暂避风头的有之;悄悄烧毁往来书信的有之。
甚至开始偷偷向其它势力示好的,也大有人在。
晋郡王面临的,是前所未有的困境……
外有舆论压力如山倒,内有党羽分崩离析。
再加上圣旨勒令三日之内,搬离规制宏大的亲王府,迁往偏僻简陋的郡王府。
这一桩桩,一件件,都让晋郡王焦头烂额,疲于应付。
他需要稳定人心,需要重整旗鼓,需要应对帝王可能随之而来的进一步打压,还需要处理搬家的繁琐事宜……
整个王府都乱成一团,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。
而在这片混乱里,有一个人却意外得到了一丝喘息之机。
正是被打得奄奄一息,扔进偏僻院落的冰巧。
晋郡王满腔怒火和精力,都被更重要的事情占据,完全顾不上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