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就会造成,江南的军队,全都归李渠节制。
加上派使者去大焱,这件事自然是就近,这使者自然也是李渠派。
所以一向不说话的吴文涛,第一次长篇大论,其实是暗戳戳的目的,是让李渠节制江南。
但是这建议,就一个臆想的扯淡。
就算大焱愿意配合,蜀中派多少兵?
对面可是魏无极,派少了很可能送菜,只能让蜀军再次东出南郡。
那就是十多万军队,后面两三倍于军队的民夫和青壮,负责后勤。
将近三四十万人要动。
一旦三线进攻南越,那就不会是一场试探,必然是一场灭国之战。
当然也可以故布疑阵,故作疑兵,吓唬魏无极。
可是万一,魏无极真当大乾来灭国的,拼尽全力一战,那才是麻烦。
凭借他的本事,一旦被他把三线中的任何一线打穿,那都是灾难性的后果。
打灭国之战,那户部和兵部准备好了么?
让李渠节制几十万兵马,算上民夫青壮,怕是上百万人在战场上调动。
百万人的作战,战线分布在江南漫长的战线上,他李渠指挥得明白么?
郑克宁也不行。
他参与的最大一次战争,是跟着太上皇在陇州击败北狄,还只是护架冲锋。
他们两个,都不如骆驰更靠谱。
“三线作战,听着威风,实际毫无可取之处,很容易被魏无极分割击破。”
高岸看出这个策略的难处,直接否决。
“况且,大乾没准备好,猝然发动大战,不可控的东西太多。”
高岸最后做了总结。
其实吴文涛的建议,太后还是很心动的,听着就很威风,很有气势。
如果真能一战灭南越,那是陛下和自己的武功,至于大乾没准备好?
世间的事,也不是都准备好才能做,大家勒紧裤腰带挺一挺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