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一个轻伤澳洲至少要1000美金,万岛则是200美金就够了。
截肢、开颅、严重烧伤之类的大手术,澳洲至少要一万美金起,可是在万岛3000美金就足够了,关键是还包括了后续康复。
如此的性价比,尤其是在美国快被战争拖垮的前提下,效果就被无限的放大了。
当万岛的药厂推出大批的盘尼西林,不仅仅是治疗伤员、供给国内使用,还预备向欧洲和其他地区出口时,美国人就彻底不讨论这事了。
接着美国商人就跑来了,表示要给万岛做代理、做分销。
器械上面的情况也是差不多,护理队伍也早早就建立了起来,手术医生杨锋可是正经播撒了一批种子,还专门为此放出了7-8个弟子的名额,忙时手术、闲时教学。
倒是血液上面有些麻烦,因为这东西不是工厂能够生产的,只能从活人身上一袋一袋的抽出来,而且就外伤而言最最需要、最最值钱的就是血浆。
对此万岛和医疗小镇的对策是从本地人那……购买。
万岛给出的福利、提供的就业机会,那绝对是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,要不然董天成、樊华他们也不会天天累得苦哈哈,裤腰带勒断了一根又一根。
当然了,这些福利都是对应全体民众的,可是在具体实施上,以红鲤基金会为首的一系列机构,他们又悄悄推出了更为丰厚的隐形福利。
就比方说每个月提供给孕妇和小孩子的白糖和布料,甚至是每个家庭都视若珍宝的粮食配给。
公署一视同仁的发放一份,一回头红鲤就会再发放一份,可这是私人机构发疯的,谁也说不出来一个不字。
关键就是当本地人看到差距之后,本能的就会产生嫉妒、羡慕之类的情绪。
有公署、有七色师在,嫉妒是没用的,至于剩下的羡慕,这就导致了很多本地人以嫁、娶华人为荣,这也算是杨锋激进的融合手段之一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还有一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,没有什么求生之能的本地人,出售血液就和出售体力一样,变成了可以被接受的选择。
哇岛上有几百万本地人,苏岛上也有上百万,这简直就是一个个行走的血瓶,在这件事情上公署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妥善的管理,用制度来进行规范。
18岁之后每个月一次,每次不超过400CC,重要的是现场给钱、给东西,绝不拖欠的同时还坚决打击噱头、中间商。
杨锋做人就是这样,一切都尽量安排的明明白白。
400cc血液公署开价大概是一周的薪水,但是用在美国大兵身上,那对不起了,那就价值万岛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了,但这依然要比美国国内、比什么澳洲便宜多了。
另外就是公署给钱之后,还会给糖和食品券,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基本禁止流通的,目的就是怕真正的穷人把自己给抽死。
如此建立循环之后,万岛才算是牢牢把盟军伤员这门生意牢牢的攥在了手上。
不过说到医疗之后的创收,盛文峰顿时就傻了。
他是那种比较传统的观念,根本就想象不到医疗小镇还能做些什么?一群受伤的盟军士兵身上又怎么能够赚钱?
酒肯定是不行了,别伤没治好人再喝死了。
麻药……这个已经在收钱了,也不算额外的创收。
女色嘛,看公署一贯的作风,自然是绝无可能。
难道要在医疗小镇建什么饭店和服装店?
迎着盛文峰疑惑的眼神,杨锋还真是果断的点了点头。
“回头你去找何金银,叫他给你参谋参谋,既然锦帆港那边可以建什么饭店、电影院、酒吧,那医疗小镇这边也当然可以。”
“啊?酒吧?这个是不是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