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前,皇太孙还只是东宫的小大郎。
因着腿疾,似乎连太子都厌弃了他,不再亲自教养,而是丢给了楼彧。
那时,诸多家族们便在观望。
有些甚至开始站队小三郎——
都是东宫原配嫡子,小大郎若是废了,小三郎亦有竞争的资格。
是以,李皇后临终前,开始频繁召见外命妇,尤其是家中有与小大郎年龄相仿女子的外命妇时,某些精于算计的家族,便想方设法的躲开了。
小大郎就算没废,也有腿疾,自家精心教养出来的女儿,可不能平白被糟践。
但,他们谁都没有想到,李皇后会这般疼爱小大郎。
她不只是要给小大郎寻找靠得住的妻族,还为她求来了皇太孙的封号。
皇太孙与皇长孙只有一字之别,却有着天与地的差距。
皇太孙就是板上钉钉的第三代继承人。
只要太子顺利登基,他就能成为东宫之主。
皇太孙的名分定了,杨承的身份也就变得更加尊贵。
他的妻,是未来的皇后。
他的妾,亦能竞争皇后之位。
可惜,那个时候,某些家族左右摇摆,而有些家族却果断投资。
李皇后临终前,为杨承定下了一正妃、二侧室。
正妃出自王氏,与王姮的王氏无关,而是北境老牌世家太原王氏。
侧妃则分别是李氏、宇文氏。
李氏是圣人倚重的尚书左仆射的孙女儿,宇文氏则是晋城长公主一手提拔起来的宇文战之女。
有文有武,有勋贵有世家有军权,三人都是圣人的肱股之臣。
他们的家族,因着李皇后的赐婚,被绑上了皇太孙的战车。
那个时候,似乎是三个家族托举皇太孙。
而经过这五年的成长,皇太孙已经成长为翩翩玉郎君。
他不愧是楼彧亲手教导出来的,一言一行,都似楼彧般规矩端方、儒雅持重。
容貌俊美,身体略有瑕疵,却无伤大雅。
文韬武略,品行高洁,尊贵包容,行事稳妥,俨然就是朝臣们最想要的储君模样。
有些见识过少年太子的老人儿,禁不住惊呼:
皇太孙竟像极了年少时的太子。
是的!
皇太孙不是像楼彧,而是像太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