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园区的4500户拆迁户,按照规划是就近安置。
县里在工业园区周边0。5-1km处给他们划几块地,县里征用后三通一平。
然后给拆迁户标准地块,城建局给移民做好规划。
每户120㎡(面宽10m×进深12m),按照1楼4。5m高,2-7层3m高的商品房标准建房子。
一层铺面做配套小商业,服务工业园区,上面6层自住和出租。
配套村委会+便民服务中心、村民活动室、小公园+广场、5吨垃圾收集站(2座)和公交站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县里给予30元㎡的配套费和相应政策。
他们用征地和拆迁补偿作为启动资金,剩余向银行贷款。
以后,他们就靠开铺子或出租铺子和出租房屋生活。
为此,县里把原本规划的工业园区配套商业砍了,只留下园区必须的那一小部分。
其余的让移民村的铺面去解决,以便移民的村民长期赚钱或吃租金。
这样,县里不用再投资建工业园区的商业综合体,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园区建设上。
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,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,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,到这里来打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。
而很多企业都是直接使用工业园区建好的标准厂房,工业园区并不建配套的宿舍。
只有那些自己建厂房的企业,才会有宿舍。
如此一来,很多职工需要在周边的移民村租房。
这样,就能保证园区周边的移民村的房子能够租出去,不会空着。
祖移民村房子的人多了,移民村的商业也会兴旺,让移民村的每家每户都有源源不断得到收入。
如此一来,县里就不用头疼移民村村民的生计问题了。
不过,这样一来,税收就会少很多。
移民村的土地征地费用和给移民户的30元㎡的配套费先由工业园区出,县里后面再补给工业园区。
同时,把规模较大的村子合并,避免设立太多移民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