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司衙门的灯火,接连数日彻夜未熄。
刑部大堂、大理寺正厅、御史台公廨,皆是案牍如山,人影穿梭。
卷宗、证物、口供,如同汇入大河的溪流,被无数双忙碌的手分拣、核对、串联。
有了皇帝毫不含糊的旨意,更有了朝野上下清晰无比的风向转变,三司官员的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所有潜在的、可能存在的拖延和阻碍,此刻都已烟消云散。
杜荷、长孙冲以及东宫属官们提供的原始证据链被迅速夯实、扩展。
那些原本态度暧昧、甚至暗中与崔氏有勾连的官员,此刻为了撇清关系,表现得比谁都积极。
他们主动提供线索,积极印证罪证,甚至不惜抛出一些自己知道的、但与自身牵连不深的崔氏其他罪状,以表忠心。
一份份详尽的审讯笔录被整理出来:
青州刺史与崔氏爪牙的供词相互印证,详细描述了如何借天灾盘剥百姓、如何强占田产、如何逼良为奴、如何草菅人命的细节,桩桩件件,触目惊心。
从崔府密室中搜出的私人信函、账簿,虽然经过部分销毁,但仍残存着与朝中某些官员利益输送、官商勾结的铁证,其中几封甚至隐约指向了更高层的人物,引得刑部暗中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。
那些从青州千里迢迢运来的物证此刻不再是沉默的物件,而是在无数证词和文书的衬托下,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无声呐喊。
尤其重要的是,针对崔敛昨夜疯狂行为的审讯也迅速有了结果。
那些被生擒的亡命徒头目,在百骑司的手段下,几乎没怎么抵抗就悉数招供,画押认罪。
他们将如何接受崔敛指使、计划纵火散谣的经过和盘托出,进一步坐实了崔氏“意图颠覆、罪大恶极”的罪名。
数日后,一份厚达数百页的结案陈词,连同主要案犯的画押供状、重要物证清单,被郑重地呈递到了李世民的御案之上。
太极殿,偏殿。
李世民面色沉静,一页页仔细翻阅着卷宗。殿内檀香袅袅,却压不住那文字间透出的血腥与罪恶。
房玄龄、长孙无忌、萧瑀等重臣垂手侍立一旁,气氛肃穆。
尽管早已知道案情重大,但当这系统性的、令人发指的罪行以如此详尽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,依旧让人感到一阵阵心悸与愤怒。
良久,李世民合上最后一页,闭上眼,深吸了一口气,再睁开时,眼中已是一片冰封的雷霆。
“诸卿都看过了?”他的声音平稳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