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年天下纷争,群雄并起。”
“慕容龙城与段思平,都曾是宋国开国之主赵匡胤的手下败将。”
“然而,两人心性截然不同,对于日后的选择也不一样。”
“慕容龙城一生傲骨,从不服输,即便败于赵匡胤之手,亦能蛰伏隐忍,暗中积累数十年。”
“终在靖康之役抓住时机,几乎颠覆大宋,夺其半壁江山,其志坚韧,其谋深远。”
“反观段思平。”
朱胜摇了摇头。
“他早在当年争霸失败后,便已失了锐气,没了与中原豪强、与赵家争锋的勇气与信心。”
“只求偏安一隅,早早便率领部族逃至南蛮三十六洞,依托地利,建城称王,格局已定。”
“就这一点心气而言,他便远不如慕容龙城。”
“更别说,慕容家还出了慕容垂这么一个文武双全、堪称天生军神的子孙。”
“而大理段氏……”
说到这里,朱胜笑了笑。
“除了段思平本人,可还有第二个能撑起大局的人?”
“大理之底蕴,难望燕国之项背。”
听着朱胜条分缕析,江玉燕凝神思索许久。
此刻,她方才发现。
偌大一个大理国,除了开国老祖段思平这位武神,以及那位出身大理、位列五绝之一的“南僧”一灯大师拥有渡劫境的修为外。
竟真的再也找不出第三个能震慑一方的顶尖高手。
剩下的段氏子弟中,名声最着的段誉、段延庆之流,也不过是大宗师境界。
与拥有三位武神,且其中还有慕容垂这等帅才的燕国相比,大理的高端战力,确实显得单薄而断层。
“可是,”
江玉燕想起另一个变数。
“不是还有依附于大理的蛮山三十六洞吗?”
“据说那三十六洞联合起来,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,而且他们似乎还掌握着什么神秘的底牌。”
听到江玉燕提及三十六洞,朱胜的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。
是啊,三十六洞或许是个威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