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皇宫,御书房内。
烛火摇曳,映照着朱胜沉静的侧脸。
此刻他正批阅着来自燕、大理两地的奏报,朱笔时而勾勒,时而停顿。
江玉燕侍立在一旁,为他轻轻研墨,目光却不时瞟向那些摊开的地图。
哪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如今大明的疆域,以及与大宋接壤的漫长边界。
她忍了又忍,终究还是没能压下心中的疑惑,轻声开口:
“圣上,臣妾有一事不明。”
“嗯?”
朱胜并未抬头,笔尖在奏章上划过一道朱红的批示。
“燕国、大理已定,秦将军与诸葛先生麾下大军气势正盛,兵锋锐不可当。”
“为何不让他们乘胜进军,一举攻入宋境?”
她顿了顿,声音压低了些,却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:
“如今我大明挟大胜之威,两路雄师蓄势待发,宋国此刻必然震动。”
“若此时挥师东进,定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,或许……或许能一举奠定九州一统之基业。”
说道这里,江玉燕的眼中已然全是难以抑制的兴奋,在黑暗之中闪闪发光。
朱胜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,一滴殷红的墨汁险些滴落在奏章上。
他缓缓放下笔,抬起头,看向江玉燕,脸上并无意外之色,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。
“玉燕,你觉得,宋国是燕国、大理可比的吗?”
“当初金国,辽国,燕国,大理联手灭宋。”
“最后依旧被宋国扛了下来。”
“说到底,宋国的底蕴,纵然如今只剩下半壁江山,但却依旧不容小觑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那幅巨大的九州舆图前,手指轻轻点在大宋的疆域上。
“但大宋根基犹在。”
“其疆域之广,人口之众,财力之厚,军备之强,远非慕容龙城那窃据之地或段思平那偏安一隅所能比拟。”
“更不用说,大宋文有包拯等能臣梳理内政,武有狄青等名将镇守边关。”
“境内宗门林立,高手如云,佛门扫地僧,道门黄裳…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