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反者诛九族,赵欣的身份已是变无可变,哪怕她什么都没做,哪怕她是实际意义上的公主,一样跑不掉。
否则法外一开恩,震慑力便不足。
在这种情况下,身份便大于血缘了。
再者,就算鸿帝不顾皇权脸面要认下她,也是极难,因为赵祈佑定然不会同意。
一朝天子一朝臣,鸿帝已退位,赵祈佑更不愿皇家蒙羞。
鸿帝是怎的登上大宝的,天下人皆知,又信妖妇之言杀了何皇后,再加上赵欣这档子事,他还有好的地方么。
以后鸿帝死了,连谥号都不好追封。
赵祈佑再开明,也断然不会如此行事。
那么,如此一来,赵欣被诛杀,于帝王而言,好处大于坏处。
皇家无情,任何可以动摇皇权根基的物事,都会被无情抹杀。
但这件事,姜远又不得不与赵祈佑相说,因为不说,赵欣必受牵连而死。
但若说了,赵祈佑很可能为遮丑也会杀她,因为她是丑事种出来的果。
这就有些矛盾。
姜远只能两害取其轻,先将这事说透了,却是有一线生机,方有可能保住赵欣的命。
父子俩该说的事也都说完了,姜远不由得哈欠连天,问道:
“父亲大人,您还回书院么?”
姜守业见得姜远昏昏欲睡的样子,心疼不已:
“远儿,昨日你去小李庄一夜未回,你在炼钢坊守了一夜?”
姜远无奈的说道:“炼钢坊首次试产,不守着不行,陛下也与我一样,整夜未眠。”
姜守业看看窗外的天色,已是下午了,便道:
“以后少熬夜,许多事不用亲力亲为,你去歇会,为父下午还有节课。”
“孩儿知道了。”
姜远打了个大哈欠,伸了个懒腰,与姜守业一同出了书房。
父子俩分道而行,一个回书院,一个回后宅。
他俩倒是走了,书房的窗户却是忘记关了,那炭炉也没盖上炉盖。
此时一阵大风吹进书房,将炭炉中的木炭吹得更旺,火星四溅。
一些火星飘到书桌下的废纸篓里,沾上篓中的废纸后,一缕细小的青烟袅袅而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