摇钱树小说网

摇钱树小说网>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> 第2254章 国术到底应不应该传给外国人(八)(第2页)

第2254章 国术到底应不应该传给外国人(八)(第2页)

不仅要准备祖师牌位,还要统一着装,如果有已经出师的弟子,一般也要召回来观礼。

看着程茂源指挥弟子们布置整个厅堂,陈晋等人陪着华剑雄说话。

“华前辈,这里入门仪式还保留了传统,很隆重啊。”

陈晋说道。

华剑雄点头道:“是啊,我们这些漂泊海外的人,其实更注重华夏传统,因为那是我们的根,如果没有了那些传统,我们这些人就是孤魂野鬼了。”

“我们既回不到我们的根,也融入不到漂亮国,两边都不靠,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,死了也只能是孤魂野鬼,不得超生。”

他的话让陈晋四人都有些心疼。

而陈晋知道,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,而是会在未来成为一个大问题。

海外华夏人的文化传承问题以前其实不怎么严重,因为世界各地的海外华夏人基本都保持了华夏传统。

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大多数还是一代或者二代移民,他们本身就是学习华夏传统文化长大的,自然能保持华夏传统。

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此之前,海外华夏人作为一个整体大部分是聚居在一起的,和其他族群的交流也比较少,或者说其实在当地,华夏人是被当地人隔绝起来的,当地人歧视华夏人,不愿意华夏人融入进去,华夏人也比较抱团。

但是随着二战后经济发展,以及华夏国力的提升,华夏人的地位提高了,对华夏人的排斥、歧视和隔绝也比以前少了,带来的就是华夏人在当地融入程度更高了,很多新生代的华夏人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。

就拿漂亮国的华夏人来说,有一个词叫ABC,是AmericanBornChinese的缩写,有时候也会翻译成香·蕉人,即黄皮白心的人,意思是虽然有华夏人的身体和外表,其实内心,也就是三观已经是白人的三观了。

ABC原指在漂亮国出生的华裔后代,后扩展为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、第三代子女及自小留学的华人华侨,形容其黄皮肤外表下完全西化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认同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其概念最早出自1979年黄哲伦创作的剧本《刚下船的人中》,随着20世纪70年代华夏移民潮兴起而普及。

ABC成长于中西文化交织环境,掌握多元文化优势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,但常因价值观差异与父母产生矛盾,同时面临主流社会认同缺失的问题。

自他们出生开始,他们的父母的就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顺顺当当融入漂亮国主流社会,在中上层有一席之地,故此华夏人的家庭通常都极重视孩子的教育,有些父母辈英语较好的,在家都不讲中文,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彻底漂亮国化的。

也有的家庭不想孩子断了华夏文化的根,课余时还教孩子学习汉语,但通常效果都很差。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,和父母讲话时英语越来越多,汉语越来越少。

渐渐汉语消失,完全被英文取代。

对ABC来说,汉语只是父母亲的家乡土话,他们自然更愿意讲漂亮国话。到中学阶段,香·蕉人就逐渐定形了。

当他们进入大学后,问题就来了: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漂亮国人一样好,甚至还更好——由于华夏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。

但在漂亮国青年的眼中,香·蕉人依然是外国人,难以建立起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。这种圈子多半仍只局限于香·蕉人之间,难以融入漂亮国等当地社会,夹在中间两边不靠,处境最尴尬。

但是进入21世纪后,随着中文教育推广和文化交流深入,部分香·蕉人通过参与“华夏寻根之旅夏令营”等活动重新建立身份认同,逐渐转向中西文化互补融合,甚至出现“芒果人”等新称谓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