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者自清,但自清不等于被动。”
君凌回复:
“明白,这次要让全省看看,什么是真正的‘民心工程’。”
君凌知道,天亮之后,S城的民生答卷将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展开。
那些被洪家视为“作秀”的细节,终将在阳光底下,显露出它们真正的模样——不是政客的表演,而是一个城市对千万百姓的郑重承诺。
两日后,君凌将装订整齐的汇报材料轻轻放在梁友书记的办公桌上,牛皮纸封面上“民生经济:
“S城的实践与思考”几个字用烫金字体印着。
梁友戴上老花镜,指尖顺着目录逐行滑动。
“嗯,”
梁友摘下老花镜,用纸巾擦拭镜片,
“把老百姓的‘土办法’放进报告里,这个思路好。”
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基层调研,老百姓总爱用指甲在墙上刻记号记工分,这种质朴的信任,比任何电子数据都更有说服力。
君凌注意到书记嘴角的笑意,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。
“那些人,”
梁友忽然沉下脸,“擅长在数据里玩花样,却忘了最核心的‘数据’是老百姓的笑脸。”
他的指尖敲了敲封面。
“下周经济工作会上,我会按这个路子讲,别害怕暴露问题——比如智能设备的适老化改造成本,比如渔村产业升级的资金缺口,都摆到台面上来。”
君凌瞬间明白书记的用意:
洪家想借“作秀”之名攻击,那就主动亮短,用坦诚破局。他想起父亲教他下棋时说的“以退为进”,原来在更高层面的博弈中,直面问题的勇气比完美的数据更具杀伤力。
“回去好好干,”
梁友起身时拍了拍君凌的肩膀,力度比平时重了些,
“省里面不是只有一种声音,只要你做得对、做得实,就一定有支持你的人。”
老人的手掌带着温度,让君凌想起父亲知道他来S城时的叮嘱:
“别怕摔跟头,只要摔在泥土地里,就摔不坏筋骨。”
走出省委大楼,阳光忽然穿透云层。
他知道,梁友书记的这句“好好干”,不是简单的鼓励,而是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