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堂里,会做饭的工友们自发组织起来,剁肉切菜,忙得热火朝天。
巨大的“打边炉”(火锅)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旁边长条桌上,摆满了各家寄来的或自己置办的年货:瓜子、糖冬瓜、油角、蛋散、笑口枣盛满了红色的全盒。
“无鸡不成宴”,白切鸡、豉油鸡早早备好。
完整的鱼寓意着“年年有余”,发菜蚝豉炖猪手象征着“发财好事就手”。
甚至还有人仿照着港岛围村的样式,弄了个简易版的盆菜,层层叠叠的食材堆得冒尖,求个“盆满钵满”的好意头。
几个懂技术的年轻工人,则忙着调试一台巨大的投影设备和信号接收器。
“刘技工,角度对不对?信号稳不稳定?”
“好了好了,有画面了!出来了!”有人兴奋地大喊。
鼎峰集团派来的技术员王学林擦了把汗,看着亮起的大屏幕,也松了口气。
邵先生特意吩咐,要让这些不能回家过年的工友们,也能看上年夜饭时的春晚直播。
工头老李一把拉住王学林:“王技工,别走了,就在我们这过年!别看我们是工地,鸡鸭鱼肉、啤酒饮料管够!我们这帮兄弟来自五湖四海,让你一顿饭尝遍川菜、鲁菜、粤菜!”
工友们也纷纷围上来热情挽留。王师傅看着一张张淳朴热情的脸,盛情难却,笑着点了点头。
底层百姓有其团圆乐,而上流社会则是另一番光景。
富豪之家早早订下了半岛酒店、文华东方的高档包间,年夜饭极尽奢华;或在半山的豪宅里举办私人舞会,衣香鬓影,觥筹交错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公共屋邨的住户则在狭窄的走廊里贴上挥春,邻居间互赠自制萝卜糕、年糕,孩子们聚在空地上玩着塑胶爆竹。
而此刻,在一家承办年夜饭的知名饭店里,人声鼎沸,忙得不可开交。
“七号桌,加一道‘龙凤呈祥’!”
老板一边招呼客人,一边问经理:“我好像听新闻讲,今晚TVB要转播内地的春节晚会?”
经理愣了一下,赶紧点头:“系啊系啊,好像系八点开始。”
老板看了眼挂钟,当机立断:“把休息室那台大彩电搬出来,让大家都听听歌,看看节目,热闹热闹!”
“好,我这就让人搬出来。”经理当即动手。
伙计们七手八脚地搬出电视,接通信号。
这个举动吸引了众多食客的注意,能一边享受丰盛的年夜饭,一边看电视节目,自然是锦上添花。
与此同时,千家万户的屏幕陆续亮起。
李国明家,丰盛的菜肴已摆满餐桌,崭新的彩电播放着TVB的频道。
新界工地,工友们围着投影大幕,举杯畅饮。
清水湾邵氏大宅,邵维鼎与家人坐在沙发上,目光也投向电视屏幕。
内地,从北国冰城到南粤乡村,无数家庭守在电视机或收音机前。
甚至在对岸的某些角落,也有人小心翼翼地调谐着收音机旋钮,寻找着那份跨越海峡的声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