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珙胸有成竹地说道:“殿下不必担忧,华夏子民,无论身处何地,根始终在大明。况且他们身处异乡,或许也渴望有个依靠。我们可以许以好处,承诺给他们一定的地位和利益,再晓之以民族大义,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相助。”
朱棣点了点头,觉得袁珙所言有理。他又看向地图,说道:“就算能得到这些华夏人的帮助,可三佛齐毕竟是华夏的藩属国,我们想要占据此地,一来会引起他们的反抗。二来,朝廷那边又该如何交代?临行前,可严厉规定与大明建交的可是不能攻伐的。”
袁珙轻笑一声,似乎带着一丝不屑,说道:“依照在下来看,所谓朝贡国藩王不得攻伐,不过是安抚国外蛮夷的策略罢了!安不见,高丽本为番邦国,日本年年也朝贡,如今如何?”
朱棣皱眉,随即舒展开来,仔细一想,确实如此。不过若是贸然攻伐,难免留下把柄,还是要妥善处理!
袁珙似乎看出来了朱棣心中的顾虑,于是说道:“殿下,此事还需去探查一番,再做决断!”
如今一切都是纸上谈兵,都是没有根据的事儿!还是需要到当地再说,如今先去搞满者伯夷国,在南洋寻找一处落脚地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在这个海上飘着,让朱棣的心中没有底儿,只有有了根据地,才算是有了底气。
于是他立刻下令道:“全军往南,目标苏门答腊岛南端,去找当地的蛮。。。居民,谈谈海盗的事儿!”
随着朱棣一声令下,船队迅速行动起来,传令兵迅速朝着了望台。
“左满舵,扬帆七成!”
了望台上的传令兵迅速做出反应,只听到传令钟响了数声儿,各色彩旗挥舞,只见船队都接收到了信息,开始朝着预定方式前进。
在船队有序转向南方的过程中,海风愈发强劲,浪涛不断拍打着船身。朱棣站在船头,眼神盯着前方的海面,思绪却不知飘向了何方。袁珙站在一旁,默然不语,不知在盘算什么。
经过数日的航行,船队终于抵达了苏门答腊岛南端。这里的海岸线上,散落着一些简陋的村落,村民们看到庞大的船队靠岸,都露出了惊恐的神情。
朱棣派出了几位能说当地语言的士兵,前去与村民们沟通,表明他们是来商讨剿灭海盗事宜的。
起初,村民们并不信任他们,纷纷紧闭房门,躲在屋内不敢出来。朱棣见状,下令士兵们不得骚扰村民,并且拿出一些从大明带来的丝绸、瓷器等物品,作为礼物送给村民。渐渐地,村民们的态度有所缓和,开始有胆大的人走出屋子,与士兵们交谈起来。
从村民们的口中得知,满者伯夷国的势力确实在此地横行霸道,他们不仅纵容海盗袭击过往商船,还时常掠夺当地村民的财物。
满者伯夷国的组织架构与大明有所不同,有几分像是周天子统御诸侯的感觉,全国分为核心区、属国、附庸国,国王是最高统治者,下设巴迪(职权类似于丞相)和王室咨询会。
核心区就是爪哇岛中心区域,职能类似于京畿,由国王直辖,用分封的方式,让名下的贵族按国王的意志行动。属国区域,大概是西爪哇、巴厘岛和苏门答腊岛南部,也就是现在朱棣所在的区域。
在这里,满者伯夷国间接统治,当地的统治者是叫苏丹,需要向满者伯夷册封的头衔,并且定期进贡。这种间接统治的方式,大明也十分熟悉,大明建立以来册封的这种官儿,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。
所以这种统治,是利益驱动下的有限忠诚。他们既然可以效忠于满者伯夷,自然也可以效忠他燕王嘛!
他将袁珙叫到身边,说道:“袁先生,如今看来这满者伯夷国对这里的统治并不稳固,我们若能说服这些苏丹倒戈,让他们效忠我,或许就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苏门答腊岛南部。”
袁珙点头称是,说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。这些苏丹为了自身利益,必定会权衡利弊。我们可以先礼后兵,先在此处驻扎,派出使者试探这些苏丹的口风,并且联系当地的华夏人,为他们提供庇佑。”
朱棣觉得袁珙的建议很是周全,便依言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