摇钱树小说网

摇钱树小说网>大明:我朱雄英来了 > 第393章 乃不知有明(第3页)

第393章 乃不知有明(第3页)

朱棣觉得袁珙的建议很是周全,便依言而行。

船队在苏门答腊岛南端的海岸边安营扎寨,士兵们有条不紊地搭建营帐,储备物资。一面面代表大明和燕王的旗帜,就这么插在了岛上。

而岛上的民众,对于这些外来的友好的人,秉持着友好的态度,这些外来的人,不仅不抢夺他们的东西,甚至还给予他们精美的礼品,比苏丹的武士、国王的手下、凶猛的海盗,都要好,如果他们能一直待在这里就好了。

朱棣选派了几位能言善辩的使者,还带着一些礼品,在当地人的带领下,前往了各个苏丹的驻地,南部效忠于满者伯夷的苏丹有四个,呈田字形排列,朱棣登岸的地方正好就是‘田’字的东北角上。

与此同时,朱棣也安排士兵在当地四处寻找华夏人的踪迹。经过一番打听,得知在离海岸三十里左右的一个村落里,竟然居住着不少华夏人。

朱棣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前往这个村落,村民们看到大明的旗帜和身着明军服饰的队伍,特别是那熟悉而又亲切的一个个面孔,起初十分惊讶,但很快便反应过来,这莫非是中原来的人?

村民们纷纷涌出村落,越聚越多,都围了过来,粗略一看,都有数百人,他们眼中满是惊喜,这些长相相同的族人,让他们感到十分亲切,对为首的那位,骑着高头大马的人,充满了好奇。

朱棣下马,微笑着向村民们拱手行礼,说道:“乡亲们,我们是从大明而来。我乃燕王朱棣,此番前来,特为各位做主,在这异国他乡,过上好日子。”

大明?这是什么意思,现在中原的王朝叫做大明吗,不过来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王爷,看来是身份贵重。

这些村民连忙将朱棣等人带到村中,一位老者走上前来,看起来应该是这村子德高望重之人,他说道:“燕王殿下,我们在此地生活多年,虽远离故土,但心中始终牵挂。今日能见到您,实在是我们的福气啊!”

“老者,你们在此生活多久了!”

“这个说不好了,自从蒙古人占领了中原,大宋灭亡之后,我们沿海的百姓便逃难到这里,如今听你口中说的大明,莫非是鞑子被打跑了?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朱棣听后大为错愕,这竟然是前宋遗民,逃难到此百年了,这些村民历代种地为生,信息十分闭塞,竟然不知道大明的存在,于是,朱棣只是简单的将这段历史介绍了一下,就听的老者潸然泪下。

其余村民则是没有这些感觉,因为时间太久,他们已经并不知道鞑子的凶恶,从小听这些故事,已经无感了,只知道他们祖上是逃难来到这里。

朱棣与老者等人交谈之中,详细询问了他们在此地的生活情况,以及满者伯夷国的统治状况。从村民们的讲述中,朱棣得知,这些华夏人在此地虽已生活了几代人,但依然保留着许多大明的习俗和文化,他们对满者伯夷国的统治也多有不满,时常受到当地官员和外族的欺压。

朱棣听后,心中有了主意,他说道:“乡亲们,我此次前来,便是要改变这一切。我有意在此地建立藩国,若能得到大家的支持,日后定能让大家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,让你们不再受他人欺凌。”

村民们听了朱棣的话,纷纷议论起来。过了一会儿,老者站了起来,说道:“殿下,我们愿意支持您。我们在这里盼了这么多年,就盼着能有个依靠。您是大明的燕王,我们相信您能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。”

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,朱棣十分高兴,仿佛找到了根据地一样。

他又与村民们商量了一些具体的事宜,比如如何配合他的行动,如何联络其他地方的华夏人等。之后,朱棣留下了一些士兵和物资,帮助村民们加强防御,自己则带着队伍返回了营地。

数日后,派出去的使者也陆续回来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