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衡眉头紧皱,久未言语。
盐铁之事干系重大,盐税又岂能轻改?
况且那等庶民本也就购盐颇少,若降了盐税,岂不是收入更低?
秦时也并没催促。
其实,她所想改的,又岂止盐税一事。
甚至还想让姬衡【驰山泽之禁】。
这项汉文帝刘恒用来富民养民的政策,通过放开国家对山林湖泊等自然资源的垄断,让百姓们有更多的渠道来养活自己,也为汉初的“文景之治”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开放以后,百姓们进山打猎、捡柴,稍稍砍伐些树木,挖些药草……
就都属于正常的民间活动,不会面临税收与犯罪。
若是家中实在无粮,便是进山挖草吃树叶,也能苟活一段时日。
不像如今,当初在频阳,秦时询问那些柿子树,名叫丑儿的民间姑娘大胆发言,说山中有一株早熟柿树,还被母亲惶惶然拦下了……
那些都是大王的东西!
而如今,只能先从盐税开始劝吧!
秦时并未有治国的经验。
也不敢称自己在这上头有天赋。
但依葫芦画瓢,多施仁政,总是好的。
况且姬衡施政,所面临的文武百官阻力,要比刘恒小上更多。
只因这秦国上下,全都依靠他一人的霸权,一言既出,摧枯拉朽。
唐太宗尚且有魏征这位铁头各种阻拦,但放眼秦国上下,便连朝堂中仅次于秦王的相国大人,日常都只做个聋哑家翁。
大王如何说,那便如何做。
大王如何想,他便如何说。
可惜了。
秦时心中甚至有些遗憾:倘若如今秦国上下行黄老之治,相国王复这样的秉性,在史书上的评价,当不逊于“萧规曹随”的宰相曹参。
她不紧不慢,重新描摹着篆字的比划——隶书逆锋起笔,中锋行笔,篆字却需圆起圆收。
如今,秦国朝堂中的官方文字依旧是篆书,隶书只在民间与中下层信息流转。
且篆书难辨,隶书却简单许多。
因而她只能耐下性子,学习的进度并不算快,只日复一日,笔耕不辍罢了。
姬衡原本有些烦闷心绪,且对王后的这份建议并不采纳,可瞧见对方不紧不慢仍在练字,不由也静静看了一会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