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的国家史官一听齐国同行遭遇这种事情,怎么可能不立刻提笔记录?
但到了大一统王朝时代,情况就不同了。
整个国家只有一套史官系统,再无其他分店。
大一统王朝的皇帝,也拥有比先秦时代的诸侯、国君们更强悍的权力。
皇帝们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弄死史官,将这些不利的记载扼杀。
拿捏史官对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们而言是非常容易的事情。
随着时间不断流逝,皇权不断加强,这些被拿捏的官方史官自然就慢慢失去了权威。
这也就让华夏历史记载发展到一个新的历程——修前代史。
下一个朝代的皇帝,和前一个朝代皇帝已经不是一家人,自然也就没必要帮前朝皇帝们文过饰非。
而且对刚刚开创新朝代的开国皇帝们来说,通过修史来抨击上一个朝代的腐朽,也能论证自己新王朝是顺应天命所得。
于是,华夏历史就从“史官直笔”演变到了“易代修史”。
这并非是史官们刚直不在,而是大一统王朝的皇权已经过于强大。
就连官员阶级、农民阶级、地主阶级都要在皇权面前俯首帖耳,更何况区区一个史官呢?
刘邦说到这里,悠然开口。
“金幕有一句话说得对,历史是动态进步,不断演变和发展的。”
“我们华夏文明也在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地自我革新,有些情况或许在前人、后世看来并不合理,但一定是符合当时历史实际才会发生的。”
“不要厚古薄今,更无需妄自菲薄。”
“做好自己的大汉,就是对华夏最好的贡献!”
刘恒连连点头,恭声道:
“儿臣明白了,多谢父皇教诲!”
金幕中,画面已经跳到了即墨城。
黄昏时分,燕军刚刚发动了一次尝试性的进攻,被齐军打退。
田单拄着下巴,思考着接下来的对策,并未发现身边几名部下神色各异。
迟疑片刻后,其中一名部下低声开口道:
“田单大人,如今大王(田地)遇害,他的子嗣们也都被燕人、楚人杀害。”
“大齐不可一日无主,您也是田氏公族旁支,不如就由您来登基成为新的齐王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