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续往前,经过生鲜区,看到冰台上陈列的鸡鸭鱼肉、冷藏柜里的各色盒装净菜时,曾敏却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,径直走了过去。
大小姐有些疑惑,“欧妈,鸡鸭鱼肉和蔬菜。。。。不在这里买吗?我看都很新鲜。”
在燕京时她就注意到,不管是曾敏还是李乐,似乎从不在超市购买生鲜。
“这儿啊,一是价格,通常比外面菜市场要贵上一些。二是新鲜程度,很多都是预处理过、包装好的,少了点儿鲜亮劲儿,最重要的是,”
说到这,曾敏脸上露出一种纯粹属于生活的笑容,“早起去逛家门口的菜市场,那才有买菜的乐趣。”
“哪个摊位的蔬菜是郊区种植户自己挑来的,哪个肉铺的老板实在、割肉不骗秤,谁家的豆腐是刚出锅的。。。。这么多年,都清楚,不仅能砍价,临走还能让他饶根葱、搭头蒜。这种人情味儿和小零碎,超市里可没有。”
说着,还冲儿媳眨眨眼,传授起心得,“砍价啊,你得会看人,语气得好,夸夸他家东西,再说说老主顾,一般都能便宜个毛把的。嘴上多说一句,老板,常来的,给个实诚价,或者零头抹了吧,下回还来,聊几句家常,有时候比你直接砍价还有用。”
大小姐听着,看着平日里在画室优雅挥毫、在国外画展面对各方来宾优雅从容得体的曾老师,此刻却带着一种精明又可爱的市井气和一丝得意,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她忍不住抿嘴笑起来,心里觉得格外有趣和亲切。
终于采购完,排队结账又花了将近二十分钟。
收银台前排着长龙,每个人的购物车都塞得满满当当,“滴滴”的扫码声、计算器的按键声、塑料袋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,汇成年节前特有的忙碌的序曲。
终于将所有商品装入数个硕大的购物袋,婆媳俩一人推着一辆车,来到超市出口。
果然,曾老师手机的一个指令,让李晋乔已经等在那里。正背着手乐呵呵地看墙上的海报。
“耶耶!”李笙眼尖,第一个看见,在车里就挥舞着小手喊起来。李椽也跟着叫,“爷爷~~~”
李晋乔听到声,转头,立刻笑开了花,大步迎上来。“哎哟!我的大孙哟!”
一手一个,把两个孩子从购物车里抱出来,亲昵地用胡茬蹭他们的小脸蛋,惹得两个孩子咯咯直笑。
看到几个塞得鼓鼓囊囊的大号塑料袋,“好家伙,这是把超市搬回来了?”
“东西多,好拿吗?一会儿还去后街买点儿炒货对联福字什么的。”
李晋乔一扬下巴,示意停车场方向:“放心,我把张叔他家老三的车给借来了,东西放车里,咱们推着娃溜达过去,正好!”
放下俩娃,利索地提起几个最重的袋子,走向停车场。
放好东西,李晋乔推着李笙的小车,曾敏推着李椽的,大小姐跟在旁边,一家人说笑着朝超市后面那条更显热闹的小街走去。
一进入小街,仿佛瞬间切换了频道。这里没有超市的明亮规整,却充满了更浓烈、更直白的年味儿。
道路两旁摆满了摊位,卖炒瓜子花生糖炒栗子的、卖春联福字窗花灯笼的、卖各种干货蜜饯的。。。。。。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、炒货机器的轰鸣声混杂在一起,热气腾腾,喧嚣无比。
李笙和李椽小脑袋转来转去,眼睛都不够用了,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。
李晋乔给俩娃一人买了一个彩色风车,风一吹就哗啦啦地转,又在一个老太太的摊位上,买了两个用毛线手工编织的、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和小老虎,挂在了婴儿车上。
大小姐感受着这扑面而来的、几乎具象化的浓郁年味,看着周围人们脸上朴实而热烈的笑容,心中充满了新奇和暖意。
正走着,李晋乔忽然抽了抽鼻子,指着前面一个围了不少人的摊位正走着,“诶!黄米面年糕!富贞吃过没?”
大小姐好奇地望过去,只见摊位上摆着一大块金灿灿、嵌着红枣豆沙的年糕,散发着糯米的香甜气息。摇摇头“阿爸,没有呢。”
曾敏一拉大小姐,“买点儿买点儿,回家蒸熟了,蘸着白糖吃,又黏又甜,年年高,尝尝和你们那边的打糕有什么不一样。”
“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