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成另一个帝王,当初他和公羊学派的辩论,赢家未必还是他。
“没有陛下这样的帝王,儒家早晚会被谷梁这样保守稳健的学派占据主流,甚至以后还会有比你们两家更平稳的学派出现。
那时的儒家会成为一潭死水,不是孔子的儒家,也不是董公的儒家,
而是一群只会空谈误国的腐儒的儒家。
他们只会维持所谓的礼仪尊卑,只会满嘴的仁义道德。
对天下,对百姓,百无一用。
董仲舒,你的儒家是异类,没有陛下这样的帝王,必然会被后来者取代。
开拓进取者少,坐吃山空者多。
循规蹈矩,言必称古,成为这片大地上一套沉重的枷锁才是儒家的未来。”
董仲舒脑瓜子嗡嗡的,他想反驳,却又觉得陆鸣说的就是对的。
不用说以后,就是现在,谷梁派的那些腐儒就是这个样子。
他们食古不化,迂腐不堪。
如果他们当道,大汉还何谈大一统,何谈大复仇。
可是这样的儒家更能让皇帝和权贵们放心。
对外开拓何其艰难,需要陛下这样的雄主力排众议,选贤任能。
坐守江山才更符合普通人的的能力与心性。
“富民侯总是目光长远,你说的这些,老夫相信很有可能会实现。”
不是可能,那是必须会实现。
汉宣帝时期,谷梁学已经可以与公羊分庭抗礼。
东汉末年,公羊学已经彻底衰落,一衰落就是上千年。
直到清朝中后期,为批判现实,公羊学才再度复兴,到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时期迎来最后一个高峰。
“董公能改造出如今的儒学,难道不能再改造出一个更适合如今大汉的儒学么?”
董仲舒一阵纠结,“老夫年岁已高,恐怕…”
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你才刚过六十岁,正是闯荡的年纪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