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瑛一边喝茶,一边给李钦、李抱玉这两个统兵的大将普及常识。
二将似懂非懂,听明白了个大概。
“原来有人出现头晕、恶心的情况是因为地势太高的缘故,臣等受教了。”
八岁的李备听得津津有味,催促道:“父皇继续说啊,出现头晕、恶心的情况怎么办?”
李瑛瞟了这个求知欲旺盛的儿子一眼,继续科普:“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就要停下来休息,让心脏得到缓解,逐步的适应高原环境。”
“那将士们为何会产生高原反应,而不会产生平原反应?”李备问道。
李瑛答道:“因为高原上氧气稀薄,人喘不动气。”
“什么是氧气?”李备打破沙锅问到底。
“这个问题比较深奥,以后父皇再告诉你。”
李瑛打断了儿子的求知欲,继续给二李传达重要指示。
“快到昆仑山的时候,你们要减缓行军速度,降低将士们的高原反应。
派遣骑兵在前方开路哨探,如果遇见羚羊、野驴、牦牛等动物可以就地射杀,补充军粮。
从西海到昆仑山大概有一千里左右,沿途有许多河流、湖泊,不缺水源。
但这些湖泊之中有咸水湖,也有淡水湖,你们在饮用之前需要加以甄别。
等过了昆仑山之后就进入了戈壁,水源就比较稀缺了,所以在翻越昆仑山之前你们需要把所有木桶装满,使用牛车运输,保证在六百里的戈壁中不能让将士们缺了水。”
“另外还有一点必须谨记,从伏俟城向南走大概两百多里,会有很多盐湖,这些湖边会有大量的盐粒结晶,但在没有进行加工之前绝对不能使用,否则会引起中毒。
等你们途径这些盐湖的时候,一定严厉告诫将士们,谁敢私藏湖盐,军法处置!”
李钦听的有些头大,不好意思的请求道:“陛下说的太多,臣怕遗漏了重点,能否让臣记下来?”
李瑛从包袱中拿出一卷竹简交给李钦:“朕在离开长安之前就已经把重点誊写在上面了,你二人可以在行军途中多多阅读,掌握高原上的常识。”
“陛下真是未雨绸缪!”
李钦大喜,毕恭毕敬的接在手里,“有陛下这样运筹帷幄的真龙天子御驾亲征,何愁不能早日平定吐蕃!”
李备扑闪着黑漆漆的双眸问道:“孩儿听父皇的意思,莫非不随军出征?”
李瑛笑道:“朕肯定要出征,但要比大军晚走一些日子,朕还要安抚地方百姓嘛!”
其实这只是李瑛的一个借口而已,运筹帷幄不是鲁莽逞能,自己作为大唐皇帝肯定不能冲在最前面。
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万一吐蕃人在某个山谷中设了埋伏,自己不就嗝屁了嘛!